在拍空內照片的時候, 總是會遇到光線不足的問題, 如果是拍靜態照片還好, 加大光圈或花個時間架腳架拉長快門時間就可以解決, 但是要是遇到動態拍攝物的情形, 如寵物及小孩, 加大光圈或快門就很容易會造成焦距不準, 照片模糊掉的情形, 而這時候, 適當的閃燈就很重要了, 而如果是用內閃的話, 容易造成拍攝物一片死白 (無法做跳燈), 有時亮度也不足 (GN值低), 這時候, 一個外閃就很重要了

而該買那一組外閃呢?? 自己是使用Nikon的系統, 所以自然是從SB-800, SB600, SB400開始看起, 雖然這幾組閃燈的評價雖然都很好, 但是價格卻也比較高, 功能上也不是完全需要 (例如SB800及 SB600的無線功能, 我的D50也無法控制離機外閃), 所以就轉向其他副廠的外閃, 最後參考了其他網友的評價, 決定購入Yinyan的CY-32TWZ

這組閃燈的價格不高, 包裝也不精細, 直接用白紙盒包裝就出貨了, 所以盒子也沒留, 直接看閃燈的照片

DSC_0781

控制面板, ISO, 焦長, 及距離資訊是方便使用者計算用的, 不具控制功能, 左下角的紅A, 黃A, M, 及1/16才是控制閃燈強度的選項

DSC_0780

還附一個攜行袋, 質感還ok

DSC_0782

因為不是符合i-TTL規格的外閃, 所以必須手動控制相機的光圈及快門, 因此, 以下的照片, 與其說是測試照, 不如說是自己要了解閃燈的出力情形, 來方便往後要實際應用時才知如何下手

內閃, 自動

DSC_0845



外閃紅A模式 F4, 快門1/500

DSC_0839



紅A F2.8, 快門1/500, 正面75度跳閃 (用2.8是因為跳閃的話強度會降低, 用F4光量會不足)

DSC_0846


紅A F2.8, 快門1/500, 左邊75度跳閃


DSC_0847



紅A F2.8, 快門1/500, 左邊75度跳閃

DSC_0848



這張呢, 是臨時想到試試看的, 是用自製柔光罩, 什麼樣的柔光罩呢??其實是面紙摺4摺罩住外閃而已啦...


DSC_0849




另外, 擴散板, 反光板及焦長變化未測, 以後有空再想要怎麼測, 目前使用, 這樣就很夠了

如果有人問, 如果再選一次, 還會選這組外閃嗎? 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, 因為我也沒用過其他i-TTL的外閃, 不清楚他的方便性跟測光準確性, 但可以肯定的是, 短時間內我不會再考慮其他外閃了, 因為雖然是手動控制, 但一旦摸熟了, 大致就知道怎麼調了, 出來的效果也還ok, 那…還有什麼好多要求的呢??

最後, 附上一張以外閃跳燈拍多咪的照片, 祝大家新年快樂....…

DSC_070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